网络重构体现在几个方面,主要云计算是弹性的、快速的、灵活的、可扩展的资源,而网随即也要符合云的特点,变成弹性的、快速的、灵活的、可拓展的。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领导和嘉宾汇报一下中国电信在政务云上这么多年的实践及个人思考。我们云计算公司2012年成立,负责电信IDC、云计算SaaS、CBA,之前是09年启动天翼计划,后来云资源一直在不断演变过程中,中国客户有独特的特点,最开始全国部署,后来发现中国政府是横向政府部门,本省本市本区县的,我们在8个区域之间用DCI做起来,全国像一张网一样。所以今年提出带是2+31,集团资源会落地到哪个省,目前全国一半省会城市已经部署了集团资源、公有云、专有云和私有云形态,这是电信的发展历程。全国有两百多个地方政府部署了私有云。我们整个云的领域主要在政务、医疗、教育、金融和互联网领域,今天汇报的内容主要在政府部门,范围窄一些,是单纯的政府。
前面谈到很多各种各样的文件和要求,现在都知道政务云还有云计算的使用离不开网络,网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同时也会看到云计算给网络带来了很多改变,或者网络需要重构以适应云的环境。
网络重构体现在几个方面,主要云计算是弹性的、快速的、灵活的、可扩展的资源,而网随即也要符合云的特点,变成弹性的、快速的、灵活的、可拓展的。过去通讯网络是封闭的网络,跟IP网不一样,后来构建了IP网,但仍然不是弹性的、灵活的。用云以后,云是立体的,需要满足弹性、灵活、可拓展的,满足社交、电子商务的需要。同时政府内部中也有类似场景,比如教育的分数查询、报考、订火车票的时候对网络和云也弹性扩展的要求。有技术支撑后,就可以实现网络可视化、资源随选和用户自服务。作为部委的用户,做全国网络时,希望网络流量和网络质量可以看到,由此看一个业务系统在全国部署时,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网络上还是带宽上,网络是联通的,贷款也很好,但就是不能满足业务需求,不知道怎么回事,所以需要网络可视化。所以网络软件化后可以实现网络可视化。
第二个是资源的随选。有些流量需要动态扩展,比如公安跨省办案时需要两点连接,网络需要动态的扩展上去,然后动态的降下来。这块有了网络的软化和调度之后,就能够支持资源的随选和扩展。
第三个是用户自服务。所有工作由服务商来做是不现实的,由用户自己来做更能够满足需要,我们提供接口,让用户自服务,包括自动层面,当负载到什么程度时网络进行扩展或者进行缩融。这是用户自服务的概念。比如淘宝“双11”抢购的时候,“双11”零点开始,你的手机在淘宝上是单独的,但网随云动。随着网络云化,网络从原来的封闭变得更加开放,政府更好的利用网络,比如开源,提升用户服务的性能,加上云、加上网,服务效果更好。比如12306,2017年春节的时候,我们也为12306网的一票查询系统提供服务,网络上做特殊处理,运营商作为云和网,两个业务共同提供运营服务的运营商,希望我们的网络是最有的网、云是最有名的云,这时候“云网融合”。2015年我们提出这个概念,DCI网络在后来成为行业标志,联动、移动也这么来做,2016年、2017年的时候,政府客户也逐渐这么来做,比如部委,部委构建全国纵向一体化网络时,过去更多是轻型网络,政府获取什么资源是从自己构建专网上获得的,获取的轻型网络有非常多的级和跳,而云的业务是跨省互动的,会发现这种应用用传统新型的,比如全国四级、五级架构时是不可以的,是不行的,时间太长,跳数太多,不能满足需求。现在部委渐渐用我们运营商的方式构建全国的DCI的网络,省级或者相邻的省都能够接到,地市级不再提倡建政务云的,这是纵向的。
中国电信对政务云的理解,第一个是基于云的基础设施,第二个是基于云的智慧应用,第三是基于云的大数据服务。目前仍然面临不少困难。
基于政务云的政务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我们是根据底层设计指南,当时规定了6项政务云服务,是按照这个来构建的,首先是基础网络,提供专享云、私有云、公有云的形态,现在已经部署到全国一半的省份。这是基础设施方面的情况。应用层面,云公司成立之前就有8个行业基地,这些是专门做应用的,政府、教育基地都是一南一北两个,比早的是广东,广东是很早建设网上办事大厅的省,落到地市,全省不统一,2013、2014年我们给光1/3城市提供了网上办事大厅的应用。还有精准扶贫,公务员、国企业事业单位花了很多精力在精准扶贫深,我们电信提供了应用。广东网上办事大厅汇集了政府的数据,我们之前也做的“智慧南京”,2013年做成,当时把14、15个南京政府部门的数据汇集,套牌车规范管理,实现应急指挥,有比较大的指示中心,有点像美国大片里FBI追踪的场景。
电信自己也有自己的数据,因为我们有几个亿的数据,信息不同于政府、互联网的数据,我们的数据是实名的,有每个公民身份证、性别、手机号,包括家庭住址,这些真实的信息我们都有。第二个,24小时,只要开机后,真实、全时、全量的数据我们也有,这跟互联网虚拟化、碎片化的数据不一样。我们跟政府、企业之间做衔接,构成然的全量数据,也能够构成全体公民的全量数据,这些很有价值。我们基于这些数据提供标准产品,也给政府提供定制化专项服务,集中在金融信用、精准营销,给用户打很多标签,比如这个用户喜欢运动,那个用户喜欢汽车,标签数量达到了四千个,跟政府、媒体、新华社交流时,根据标签,新华社可以确定潜在目标是什么。第三个是基于位置的洞察,这给商业企业有很多价值,对政府也会有很多价值,比如全国高速路规划和设计,高速路上事故应急指挥。比如北京地铁、道路、公交车的规划都可以根据位置信息得到。第四个,我们有十大行业的数据,比如公安的、全国车辆的信息,银行卡的信息,民航和铁路的信息,工商的信息,电商的、社交的十大行业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和政府联合起来探索应用的可能,我们现在在公安、旅游、交通用的比较多,建立了相关实验室,双方探索安全的、符合国家法律规范要求的数据动向机制。
在政务方面,刚才提到部委随着云发展对传统“网”提出重构要求,2013年我们建DCI网络,现在全国有十几个数据中心。未来相邻几个省会组成一个VBC在DCI上,参考我们的架构构建他们的网络,或者直接利用我们的网络构建自己的架构。现在看省级政务云,各个地市都会有落地,也就是说有一个网上网的连接,还有单位的需要,部委大约会在北方、南方选一个点,比如北方在内蒙、南方在贵州,非常需要数据中心构建的网络。安全是政务云非常关注的一个方面,运营商作为一个国家队,我们从运的物理安全、数据安全再到管理合规性方面都有全方位的保障,在物理安全方面,我们数据中心大部分符合国标A级及国际的TR3级,我们最高的是五星级,还有四星级的机房,大部分在部署在五星级企业网络或者企业云冗余性方面考虑的并不是很多,电信运营商这些网络和机房肯定是双电路,高等机房,石油输送管道,有专门的输油管道通到IDC的机房当中,是确确实实高可用设计。网络上,也有运营商独有的东西,通常我只能在这个地方防控,但在运营商能够在攻击者出发的那个点清洗。现在我们所知道的互联网公司那些安全试点当中,在国家重大论坛会议期间都有声音。第三个是平台安全,现在越来越强调国产化和知识产权,作为运营商的天翼云是百分之百支持国产化的,在自主产权方面没有问题。数据安全方面,云上有安全保障,公司也有可信云的认证,现在通过非常多的可信云产品认证,有很多漏洞检测的手段,这方面和政府、银行包括数据级、应用级,因为系统集成公司具有国内最高最全的方式。
政务云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政务烟囱的问题,但更广程度上看政务云的时候,政务云又变成一个一个连接起来的,因为中国政务云是地市建设先行,而省委和部委后发,建设先行,标准滞后,所以每个地市云不一样,一期、二期、三期不一样,所以一个一个云又变成一个一个孤岛。现在新的挑战在于各个地市由不同厂商不同时期建的云统一起来,也就是异构云的管理,异构云上,云管控平台很关键,我们也开发了云管控平台,可以提供服务。很多方面,把云管理起来非常困难,改造的难度和成本和新建差不多。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路,电信云、商业云是不同年代、不同厂商构建起来的,同样面临很异构很复杂的问题,硬件和软件不同厂商都有,云管也有不同的云管,我们在云管上会加一个软件,叫云计算嗲度系统,这是包括部委和横向政府部门构建时采用的办法,因为很难做到一个云只有一个厂商。
在应用层面,在大家心目当中,应用上并不是做应用或者是做主要的服务提供商,事实上这些年在政务方面我们还是有很多应用,包括自研的以及外面厂商提供的。2013、2014年在珠海、广东网上办事大厅。之前他们提到城市工作管理、共治,现在提的精准扶贫比较多,都是我们自己提供的软件。
在大数据方面我提得比多,一个是利用政府自己的数据,二是电信的数据,三是行业数据。我们会发现自己内部数据获得是比较困难的,很多地市或者省里、政府部门领导也会向我们讨论一下怎么实现政府内容。比如南京的智慧城市,当时我们花费了很多功夫,有很多策略,比如不要全样数据,只要抽样数据,比如100个字段,我只要10个字段的数据,还有对系统的接口数据。总之我们通过很多方法把各个委办局的数据集中在智慧南京平台上,这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思路。
另外在垂直行业数据的共享可能会更加快一些,更加容易一些。比如说交通、旅游和公安之间有深度的数据方面的合作,大家对于出来的成果有接近预期。
整个网上办事大厅推得比较早,也是比较先进的平台,当时已经实现了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我们通过网上办事大厅,逐渐缩融号码,统一在12345热线之内,热线人员由我们电信提供的,知识库及各个委办局更加复杂的事情。2012年我们开始做政务云,四五年时间下来会觉得运营服务是政务云长期发展的重要基础。南方好一点,一个是理念先进一些及广东、浙江,愿意把自己的云建立在公有云上,任何负担可以减轻。另外东北或者西北地市,构建了政务云后运营很艰难。经信委建政务云时各个礼拜都要去维护,很琐碎,包括开通、迁移都是一个琐碎的过程,需要懂的团队来运营。而西北,运维本来就薄弱,难以吸引多服务商高质量的人,所以被看起来不重要,也是有难度的实行。电信政务云运营有互补,有二十多家设计院,一开始有设计、规划、可研工作,然后有集成公司做云的迁移,还有集成服务。在用户自己机房当中我可以代为服务。我们团队去了区县和乡村,有专家库,能够给全国坚实的保障。这是第一个实践体会。
第二个实践体会,应用迁移上云是体现政务云价值关键。我们会建议政府多做一些调查和评估,这块我倒想说说政府构建云时的不同考虑,2012、2013、2014年的时候,当时政府追求亮点或者有政绩考虑在里面,这个云构建得有特色,能够叫得响,会发现现在更加注重实用性,因为我们政务云的特点跟企业云、商业云、社交云的特征不一样,所以开始构建云时,如果没有选择一个合理的架构,后面迁移时会面临很多困难和麻烦,因为使用不了政务应用的需要,这也会造成政务云建设时得走回头路,一个厂商提供一个云发现不行,要用第二个、第三个厂商的云,这就有问题了。
第三个实践体会,服务的整合创新是政务云发展目标。前几年在基础设施、计算存储、网络建设方面已经进入下半场,应用整合还在做。或者从部委角度考虑走向一体化时才刚刚开始,第一步资源集约,第二步是应用整合,第三步是数据整合,第四部是服务整合。只有到服务整合时,才会发现办事流程加快。这条路不是很容易,但走得通,最为重要的是必须要走的路。
总体来讲,政务云的的确确为政务信息化带来深刻变革,包括建设模式的创新、服务模式的创新。前几天我早上出门,忘记带手机,发现很麻烦:没有办法骑共享单车、没有办法叫滴滴。发现生活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如果没有带手机,很多事情干不了,无法生存下去。这是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我想互联网对政务同样带来了影响,现在公积金、社保可以在网上办理,还有办事也可以在网上进行。对政府来讲也会有这样的变化,业务处理过程中、流程中会有变化,现在还没有像居民生活、金融等电商方面影响这么大,但是一个趋势,我相信未来也会向那个方向发展。
最后一个是案例,这个案例是宁夏政务云项目,比较早的省级全省的项目,这个项目规模量非常大,我们提供了上万盒的虚拟资源,委办厅覆盖到百分之百,当时开通系统数319个,覆盖40%。通过这个项目看到基础设施建设,给政府政务信息化带来盖布,一数据中心建设投资有36%,硬件投资49%,运维费用68%,应用开发和部署周期50%。12306最后投标和中标时间是去年12月,也在去年12月开始提供服务。
在应用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工作;大数据方面已经有一些服务案例,期待在未来的可信云会议上给大家再次做汇报,希望中国电信是政府部门可靠忠实的伙伴,谢谢。
浏览4129次
浏览4654次
浏览4091次
浏览11268次
浏览10526次
浏览5707次
2025-06-20 深圳
2025-04-19 南京
2025-08-15 上海
2025-10-23 上海
打开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